热门关键词:
热门关键词:
除草剂在杀灭农作物杂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但由于使用技术不当、喷施技术落后及气候等外界因素影响等原因,往往形成农药药害,其中除草剂药害居多。
1.除草剂种类选择不当 各种除草剂都有相应的杀草谱和适用环境不根据杂草种类及农田的具体情况选择除草剂会使所选用的除草剂品种无能为力或无法发挥其除草能力。
2.除草剂质量不合格 各种除草剂都有相应的质量标准其中最主要是有效成分含量、杂质种类及其含量、分散性、乳化性、稳定性等都直接影响到药效和药害问题。由于农药质量问题而造成的药效和药害问题生产者和经营者都有责任。
3.应用剂量问题 造成用药量不对的原因有几方面一是农民的主观行为总是怀疑用药量低了除草效果不好将用药量增加至极限以上一旦环境条件有利于药效发挥出现药害是不可避免的二是农药厂为了说明其产品成本低以适应农民购买能力低这一客观事实在说明书上推荐的剂量很低不能够保证除草效果三是农民耕地面积不准导致额定用药量与实际耕地面积不符四是喷洒不均匀、重喷、漏喷特别是使用多喷嘴喷雾器时各个喷头的喷液量不同直接导致喷洒不均匀。
4.用药时期不当 茎叶处理剂在杂草出苗后越早用药效果越好土壤处理剂在杂草出苗前用药越晚效果越好但作物出现药害的可能性也越大。
5.用药方法错误 土壤处理剂用作茎叶处理时多数会产生药害少数会效果不佳茎叶处理剂用作土壤处理时多数会无效出现药害的可能性很小。
对下茬作物造成药害的除草剂叫长残效除草剂。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一些长残效除草剂投入市场,因其成本低、防效好、杀草谱广,且由于多年应用习惯,我县农田普遍大量使用了一些长残效除草剂.这些长残效除草剂在土壤中长期残留,对下茬作物造成药害,轻者抑制作物生长、减产、品质下降,重者造成作物死亡、绝产。
(二)除草剂当季药害
1.触杀性药害
触杀型的除草剂在高温条件下易受药害,由于高温通过改变根部吸水与蒸腾失水间的平衡,可能使作物维管束系统和根系受损伤而限制水分的吸收速度,使作物受药害,触杀型的除草剂一般在温度27℃以上易产生药害,温度越高药害越重,高温伴随干旱加重药害,如灭草松在高温条件下,大豆在施药后2小时二氧化碳的同化过程受抑制,4小时达到高峰,大豆叶下垂,叶可能被灼伤;又如三氟羧草醚(杂草焚 )、乳氟禾草灵(克阔乐)、乙羧氟草醚等,施药后大豆叶被灼伤,轻者叶皱缩、出现枯斑、严重的整个叶片枯焦。
2、内吸性药害
内吸性药害易在低温情况下出现。这类除草剂的药害是隐性药害,药害症状一般不明显,常表现为叶色浓绿、抑制生长,对作物产量和品质影响明显,如大豆苗后喷洒氯嘧磺隆、噻吩磺隆等,大豆苗后1-3片复叶期施药,施药后遇低于10℃的温度2天,对大豆有严重的药害,叶皱缩,叶脉褐色、严重抑制生长,茎脆而易折,重的生长点坏死, 根生长受抑制,根少、不长新根,根腐病严重、烂根、重茬大豆药害加重;生长点坏死的如果根腐病轻,在高温条件下10-15天在叶腋下长出新芽,如果重茬大豆根腐病重,可绝产
避免过量使用和合理混用;根据土壤与气候条件调节用药量;正确掌握应用适期;调节好喷雾器械;均匀喷雾;喷药后彻底清洗喷雾器械;施用长残效药除草剂后,合理安排后茬作物;杜绝与杀虫剂、杀菌剂、叶面肥混用。
1.要尽可能早地采取排毒措施。当药害已发生或将要发生时,要立即进行灌水排毒措施,排掉田间的含毒灌溉水,连续用新鲜水冲灌,或结合排水施入石灰以中和田里的酸性除草剂,减轻药害。对植株上的药害,可用喷灌或喷雾水淋洗去有毒植株上的残留药剂,减轻药害。
2.对受害麦田要加强田间管理。2,4-滴类除草剂对小麦苗期施药不当,发现有筒状叶时,要增施分蘖肥,促进分蘖,增加成穗率,以减少药害损失。在施肥上,应注意多施有机肥。有机质可对除草剂起吸附作用,使除草剂丧失部分活性,同时也提供给作物恢复生长的养分。
3.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进小麦生长。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促进小麦的生长,刺激小麦的生长发育,也利于减轻药害。常用的解毒药物如赤霉素,每亩用药2克对水50公斤均匀喷洒麦苗,可刺激麦苗生长,减轻药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