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词:
热门关键词:
小麦产量高不高?越冬前的管理很关键,很多人不清楚怎么做
冬小麦出苗后,还需要合适的田间管理,才能培育壮苗,为来年春天的生长做好准备。那冬小麦的冬前管理都有什么呢?
一、查苗补苗
冬小麦播种后,及时查苗与补苗是保证小麦高产的重要措施。在三到四叶的时期,应该及时移密补稀,做到合理密植。在移栽过程中,我们一定要保证覆土深度“上不压心,下不露白”。在小麦苗补种或补苗后,我们需要及时浇水,并合理补充肥料。
二、控制旺苗
针对播种过早导致的旺苗,我们可以采取镇压的方式控制其徒长,在镇压小麦苗后,我们还需要及时划锄,并适量浇水和追肥。而对于播种量过大导致的旺苗,我们更要及时疏苗,然后结合浇水,补充适量的速效氮肥,促进小麦苗生长。对于肥水不当导致的旺苗,我们应该在麦苗主茎长出5-7片叶的时候,采取切断部分根系的方式来控制麦苗地上部分的生长。
三、合理水肥
冬小麦年前适量浇水,可以起到粉碎土块、消灭害虫的作用。因此,冬小麦浇好冻水至关重要,尤其是在土壤肥力较差地区。在越冬之前,浇水应该在晴天上午进行,且浇水量不能太大,只需要保证浇透,避免有积水。在浇水之后,我们要及时划锄,以破除板结的土壤。而施加底肥,是保证小麦安全越冬、优质高产的重要保证。因此,对于底肥不足、肥力较差的麦田,应该在冬前抓住有利时机进行追肥,一亩地施用15公斤的尿素即可。
北方冬小麦播种基本完成,掌握4点施肥技术,促进小麦生长
冬小麦的生长周期长,从播种到收获有将近8个月的时间,它在不同的生长阶段有着不同的需肥要求。有研究表明,每生产50千克小麦,需吸收氮素1.4~1.6千克,五氧化二磷0.5~0.75千克,氧化钾1.5~2千克,氮、磷、钾的比例大约是3∶1∶3。
冬小麦的一生大体可分为八个阶段,包括出苗、分蘖、越冬、返青、拔节、孕穗、灌浆、成熟。冬前分蘖期吸收养分较多,越冬时,植株生长缓慢,吸收养分较少。但此时是小麦生长分化和根系生长的关键时期,所以磷元素相对重要。
在植株返青之后,小麦对氮、磷、钾的吸收量又随着植株的生长而增加,在拔节和开花孕穗期间对氮、磷的吸收量达到峰值,拔节期是冬小麦生殖生长和营养生长并进时期,对养分需求较大,在抽穗期对钾的积累量达到最大。
根据冬小麦的生长特点,可在以下几个关键时期高效施肥
一、基肥施足,高产田的小麦所吸收的养分有2/3是来自于土壤,施足基肥可保证土壤肥力,由于北方地区降水较少,基肥在施用前要结合整地,耕翻施入,使土壤和肥料充分混匀。每亩施入腐熟的农家肥1000-1500公斤左右,在适量搭配尿素10公斤或碳铵25公斤、过磷酸钙25公斤、氯化钾5-7.5公斤。这样可保证麦苗早生快发,在越冬前有一定数量的分蘖。此外需要注意的是,现在大多数农户都会选择机割后秸秆还田,不仅省时省力还可以解决土壤肥力的问题,但不少农户不了解的是秸秆在腐烂过程中,要吸收消耗一定量的氮,如果施用氮肥不足,就会出现秸秆腐烂与麦苗生长争夺氮素而造成“黄弱苗”,所以应保证有40%-50%的氮肥作为基肥。
二、适时追肥,施肥时间一般在冬小麦的拔节、孕穗期进行,追肥过早,常常会造成无效分蘖过多,茎秆不结实;还会造成小麦生长中后期因通风不良使病害加重。浇水和追肥同时进行效果更好,最好的搂沟深施再覆土浇水,减少氮素的挥发,此外追肥的用量要根据不同地块的长势合理调节。对于生长旺盛的麦苗地每亩追磷酸钙15公斤、钾肥10公斤,氮肥追施可分为2次,起身拔节期追施30%-40%的氮肥,另外10%-20%氮肥在抽穗、扬花期追施,这样可避免幼苗徒长,造成后期倒伏减产,还可以增强小麦灌浆强度。而对于生长较弱的麦苗地应该及早追肥,每亩施入碳铵15-20公斤或尿素5-7公斤。在小麦拔节期应该施一次氮肥,每亩3-4公斤左右,沟施或穴施。
三、微量元素补充,微量元素也是冬小麦生长发育必需的营养元素。冬小麦缺少某种微量元素,会生长不良、造成减产,主要的微量元素包括锰、硼、钼等,缺少了微量元素,小麦的叶片分蘖都会受到影响,最好的办法就是采取叶片喷施的方法。缺锰叶尖焦枯,叶脉出现条纹状失绿,可用0.1%的硫酸锰叶面喷施2-3次。缺硼则表现为分蘖不正常或者花而不实,可用0.1%-0.2%的硼砂溶液进行叶面喷施,每隔7-10天1次,连喷2-3次。缺钼则是叶片黄化,由叶缘向内扩散,甚至变为褐色,可喷施0.05%的钼酸铵溶液1-2次,间隔7-10天。
四、叶片补肥,这主要是针对生长后期的小麦而言,此时根系吸收营养的能力减弱,但在灌浆和成熟期小麦仍旧需要吸收一定的营养,此时可配合杀菌剂、杀虫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叶面肥等混配液在小麦灌浆期喷药,达到防病、防虫、防早衰,提高籽粒灌浆效果的目的。如果在抽穗期叶片发黄,有早衰迹象,可喷施1%的尿素50千克左右,7~10天喷1次,连喷2次。对于叶色浓绿,晚熟品种,可喷施适量的0.3%~0.4% 磷酸二氢钾溶液或草木灰上清液,可以促进小麦灌浆结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