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条矮缩病表现为分蘖增加,叶片短阔、僵直,叶色深绿,叶背的叶脉和茎秆上初现蜡白色,后变褐色的短条瘤状隆起,不抽穗或穗小,结实不良。不同生育期染病后的症状略有差异,具体表现为:苗期发病 心叶生长缓慢,叶片短宽、僵直、浓绿,叶脉有不规则蜡白色瘤状突起,后变黑褐色,根短小,植株矮小,不抽穗,常提早枯死;分蘖期发病 新生分蘖先显症,主茎和早期分蘖尚能抽出短小病穗,但病穗缩藏于叶鞘内;拔节期发病 剑叶短阔,穗颈短缩,结实率低,叶背和茎秆上有短条状瘤突。
稻黑条矮缩病毒只靠灰飞虱、白背飞虱、白带飞虱等传染。其中主要以灰飞虱传毒为主。介体一经染毒,终身带毒,但不经卵传毒。病毒主要在大麦、小麦病株上越冬,有部分也在灰飞虱体内越冬。田间病毒通过麦-早稻-晚稻的途径完成侵染循环。初代灰飞虱在病麦上接毒后传到早稻、单季稻、晚稻和青玉米上传毒。稻田中繁殖的2、3代灰飞虱,在水稻病株上吸毒后,迁入晚稻和秋玉米传毒,晚稻上繁殖的灰飞虱成虫和越冬代若虫又进行传毒,传给大麦、小麦。由于灰飞虱不能在玉米上繁殖,故该病毒对玉米再侵染作用不大。灰飞虱获毒时间30分钟,1-2天即可充分获毒,病毒在灰飞虱体内循回期为8-35天。接毒时间仅1分钟。
(1)因地制宜选用抗病、耐病良种。
(2)合理布局,连片种植,并能同时移栽。清理田边杂草,压低虫源、毒源。
(3)做好种子药剂处理。
(4)治虫防病,做好秧田及四周杂草的灰飞虱防治。单季稻和连作晚稻种植地区应在播种前及时清理秧田及四周的禾本科杂草,并且做好四周禾本科作物及杂草上的灰飞虱防治,将传毒灰飞虱杀灭在毒源地,阻断迁移其传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