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时期发病,其症状有所不同。苗期发病,先在心叶基部出现黄白斑,后病斑向上扩展,形成黄绿相间、与叶脉平行的条纹,心叶细弱扭曲,呈纸捻状,弯曲下垂。
分蘖期发病一般在心叶下叶基部出现褐绿黄斑,后扩大成不规则黄条斑;拔节后发病,仅在上部叶片或心叶基部出现褪绿黄白斑;后扩大成不规则条斑。
一般苗期发病多不抽穗,分蘖期发病多为枯孕穗或穗小而畸形,拔节期发病可结实,但也有枯孕穗和畸形穗。
病毒在带毒灰飞虱体内越冬。病毒随着灰飞虱的转移而扩散。秧苗期易感病,随着植株生长,感病性逐步下降
在北京地区,6月中旬春稻田内可见病株,7月底为发病高峰,麦茬稻8月底9月初达发病高峰。
1. 农业防治。选好秧苗田,远离虫源田,连片种植,便于管理,减少秧苗感病机会;种植抗病品种,合理调整播期与移栽期,避免作物易感病期与传毒昆虫迁入期相遇;拔秧时及时剔除病苗;加强水肥管理,促进植株生长以减轻损失。
2. 治虫防病。减少媒介传毒机会是防治的关键。北方稻区以秧苗期防治为主,对部分早栽或前期虫口密度大的本田前期进行挑治,防治方法及使用药剂见稻飞虱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