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叶锈病主要为害小麦叶片,很少发生在叶鞘及茎秆上。发病初期在叶片上出现褪绿斑,随后出现红褐色的孢子堆,夏孢子堆呈圆形至长椭圆形,橙褐色,在叶片上不规则散生,成熟后表皮破裂,散出桔黄色的夏孢子。冬孢子堆主要发生在叶片背面和叶鞘上,圆形或长椭圆形,黑色,扁平,成熟时不破裂。发病时,大量的孢子堆堆积在叶片表面,导致光和作用面积减少,植株严重失水,最终导致麦粒灌浆不足,严重影响了小麦的产量和品质。时清除麦田尤其是自生麦苗,减少越冬菌源,雨季及时排水。
叶锈病菌在华北、西北等地小麦自生麦菌上都有发生,越夏后成为当地秋苗感病的主要来源,叶锈菌以菌丝体在麦叶组织中越冬,待来春气温上升,形成夏孢子堆和夏孢子进行再侵染。夏孢子萌发和入侵最适温度为15℃~20℃,潜育温度18℃~22℃。夏孢子萌发对湿度要求严格,在无水滴或水膜但相对湿度 95%时可以萌发,因此结露、下雨等天气条件,有利于锈病发生,雨量少田间结露湿度大条件下最有利该病的发生和流行。
1. 选用合适的抗病品种,并且避免长期种植单一品种,进而导致的品种抗性丧失。
2. 收获后及时清除麦田尤其是自生麦苗,减少越冬菌源,雨季及时排水。
3. 种子处理:小麦播种前,使用翠瑞爱尔稼拌种,每套组合产品兑水400~500毫升,混合均与配成母液,拌种包衣50~60斤小麦种子,即可机械包衣也可人工包衣,迅速搅拌均匀,充分晾干后即可播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