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根腐病在苗期、成株期都可发生。病株较矮小,叶色发黄,叶片自下而上枯萎、脱落。病株下部根系呈“鼠尾状”,无侧根或侧根很少。主根根端呈湿腐状,根皮变褐,与髓部分离 ,手捏易脱落。土壤水分高时,近地面的根颈部位往往再生不定根,由于根系受害,使地上部生长不良,日间复叶张开度不大,叶柄下垂。在中午强日照下,病株出现暂时萎蔫现象,发病严重者萎蔫后不能再恢复正常,叶柄全部下垂,不久即枯死。发病轻者,傍晚或早晨可恢复正常。在环境条件好的情况下,甚至能恢复生机,一直延续到花生收获,但结果很少。
病原菌是由一种叫镰孢菌的真菌。病原菌主要随病株残体在土壤中越冬,带菌的荚果、种仁和混有病株残体的土杂肥等,也是病菌越冬场所和初侵来源。病菌主要随田间流水扩散、风雨飞溅或农事操作而传播。病菌接触寄主后,主要从伤口直接侵入,也可从根部表皮侵入。病部产生的分生孢子可以进行再侵染。病害发生与气候条件、种子质量及土壤结构有密切关系。高温多湿或大雨骤晴的天气,病害较重;低温干旱的天气,病害较轻。种子质量好的发病轻,受捂发霉的种子发病重。连作地发病重,轮作地发病轻。土壤结构好,土质肥沃的地块发病轻,沙质薄地或沿海风沙地发病重。
1、实行轮作 重病地应实行三年轮作,轻病地可实行隔年轮作。
2、精选种子 留种地要及时收获,抓紧晒干,妥善贮藏。播种前要翻晒好种子,分级粒选,严格剔除霉变和破伤种子。
3、深耕土壤,改良土壤。对沙质薄地要深翻和增施肥料,培肥地力,以增强植株抗病力。
4、药剂防治:用爱尔稼10克+爱尔稼伴侣50克,兑水300毫升混合均匀配成母液,将25—30斤花生种子摊在塑料薄膜上(或塑料大盆内),将配好的母液分次洒在花生种子上,迅速搅拌均匀,在阴凉通风处摊开,充分晾干后即可播种。也可采用符合要求的拌种机拌种包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