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整个生育期 均可发病,一般开花前后开始发病,盛花和落叶期为发病盛期。病株初期通常先在主茎顶梢第二叶表现失水萎焉,早晨延迟张开,午后提前闭合,白天呈现萎蔫,夜间尚可恢复,随病情加重不再恢复。叶片自上而下急剧凋萎,但叶绿素尚未破坏,因而呈“青枯状”。病株根尖呈湿腐状,根茎内部变黑褐色。潮湿条件下,用手挤压切口处,常渗出乳白色浑浊粘液。病株上的果柄、荚果亦呈黑褐色。病株从发病到死亡,一般7~20天。
1、耕作条件 砂性大、砂粒粗的土壤发病重,壤土地发病轻地势低、易于积水的地块较排水良好的地块发病重。富含有机质的地块较瘠薄地块发病轻。
2、气候条件 当5cm 土温稳定在22℃以上,约10天即可发病。若温度适宜,又有适量雨水,发病加快。雨后骤晴,病情加重。
3、生育期 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 ,但以开花至初荚期发病最盛。此期病株约占全部生育期的70%以上。结荚后期发病较少。
4、植株伤口 开花期中耕造成的伤口,烈日造成的日灼及根部缺氧所致的烂根,均有利于发病。
5、品种 未发现免疫品种,但品种间抗性有差异。蔓生型品种比直生型抗病,南方品种比北方品种抗病
应采取以合理轮作与选用抗病品种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
1、选用高产抗病良种,播种前每667m2施石灰35-50kg。发病初期及早拔除病株,统一深埋或烧毁。不要用病残体堆肥。铲除杂草,清除病残体也有较好防治效果。
2、合理轮作 病株率达到10%以上的地块,就应实行轮作。病株率达10~20%实行2~3年轮作;病株率达50%以上时实行5~6年轮作。一般以花生与禾谷类作物轮作为宜。
3、加强田间管理 深耕土壤,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雨后及时排水,防止湿气滞留,使植株生长健壮,增强抵抗病害的能力。在病地不要用大水漫灌,以免病菌大面积传播扩散。
4、药剂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