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自出土到收获,均可受蚜虫为害,但以初花期前后受害最重。蚜虫多集中在嫩茎、花瓣、花萼管,以及果针上为害。受害严重时,花生生长停滞,叶片卷曲,变小变厚,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和开花结实,蚜虫发生猖獗后,整棵花生的枝叶发黑(群众称淌油,)结荚甚少,成果秕,甚至枯萎死亡。
花生蚜在山东、河北一年发生20余代。主要以无翅成蚜和若蚜栖息于荠菜、地丁、野豌豆、野苜蓿等须根植物,以及冬豌豆嫩芽、心叶和根茎交界处越冬。第二年春天,随着气温回升,花生蚜先在越冬寄主上繁殖,再产生有翅胎生雌蚜,向附近麦田的荠菜、冬豌豆和“三槐”新梢上迁飞,扩散蔓延。当花生顶盖出土时,有翅蚜即迁飞到花生田繁殖为害,形成花生田点片发生。6月中下旬花生开花期,花生蚜第三次迁飞,在花生田内外蔓延为害,如遇天气干燥、少雨、气温较高的适宜条件,花生蚜则繁殖很快,一般4-7天就能完成一代,造成蚜虫猖獗发生。7月上旬以后,雨季来临,花生田小气候高温多湿,种群数量逐渐下降。花生收获后,中间寄主衰老,气温降低,又产生有翅蚜,飞到越冬寄主上,繁殖为害并越冬。
花生蚜耐低温能力很强,而且适于繁殖的温度范围很广,适宜花生蚜发生繁殖的相对湿度为60~70%,低于50%或高于80%,对其繁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此外,暴风雨能将成蚜震落地上,引起大批死亡。常年山东早春至初夏气候干旱少雨,对花生蚜的发生为害极为有利。花生蚜的天敌种类很多,如瓢虫、草蛉、食蚜蝇和蚜茧蜂等,对其种群数量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目前的花生蚜防治,应注意保护利用天敌和适时采取化学药剂防治相结合的措施。
1、生物防治 花生出土后,选择早播,靠近越冬、中间寄主植物多的花生田2~3块,采用五点取样的方法,每5天(6月份3天)调查一次,至7月中旬止。每点查20墩花生,统计蚜量和天敌数量。当蚜墩率达30%,百墩蚜量达100头以上,若气候适宜、天敌数量少的情况下,应及时开展防治。如遇雨量偏多,相对湿度达85% 以上,或天敌总数与蚜虫比为1:40时,即可控制为害,而不必防治。
2、 化学防治
毒土、毒砂用1.5%乐果粉或2.5%敌百虫粉0.5公斤,兑细干土(砂)15公斤。于早晚花生叶闭合时,撒施到花生墩基部使其尽可能与虫体接触,杀蚜效果良好。
药剂拌种:用挪威进口翠瑞+爱尔稼拌种。每套组合产品兑水400~500毫升,混合均匀配成母液,拌种包衣50~60斤小麦种子,即可机械包衣也可人工包衣,迅速搅拌均匀,充分晾干后即可播种。
种植前要深耕多耙,收获后及时深翻;夏季翻耕暴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