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词:
热门关键词:
近年该病已成为我国麦区常发病害。小麦受纹枯菌侵染后,在各生育阶段出现烂芽、病苗枯死、花秆烂茎、枯株白穗等症状。烂芽芽鞘褐变,后芽枯死腐烂,不能出土;病苗枯死发生在3—4叶期。
小麦纹枯病主要危害植株基部的叶鞘和茎秆。小麦发芽后,芽鞘受病菌侵染变褐最后腐烂枯死。在3~4叶期时叶鞘上先产生淡黄色小斑点,后发展成典型的黄褐色梭形或眼点状病斑。病部逐渐扩大,颜色变深,并向内发展延及茎秆,基部茎节腐烂,幼苗不抽新叶,猝倒而死亡,严重造成小麦的减产。
小麦的纹枯病一般有两个发病高峰期,小麦纹枯病的发生流行在冬前和拔节期二个发病高峰,而冬前病害的发生程度又直接影响到后期病害与危害程度。因而重点控制前期、延缓病原菌侵染期和麦株发病期,降低病害严重度和危害损失,发病率高的重病田块应结合冬前和早春防治措施。
应采取农业措施与化防相结合的综防措施,才能有效地控制其为害。
1、选用抗病、耐病品种
2、避免早播,适当降低播种量。
3、及时清除田间杂草。雨后及时排水。
4、拌种防治
一般情况下,小麦全蚀病可选用3%苯醚甲环唑(纯粹)、三唑酮、多菌灵等进行拌种防治。
另:小麦的纹枯病可分两个时期进行防治:在发病初期(10月下旬~11月中旬)和返青期(3月下旬~4月上旬)进行药剂防治。具体药剂,可选用苯甲·丙环唑、井冈霉素、烯唑醇等药剂进行喷雾防治。也根据当地的气候、温度、湿度、小麦发病的情况,进行选择配药防治。